恶性肿瘤(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统计,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居民全部死亡人数的23.91%。在我国,每13.5秒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期诊断和治疗,推进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机会性筛查,还提出到2030年,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提高15%,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癌症防治的关键在于“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以肺癌为例:根据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划分的肺癌四个分期,最早分期(IA期)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92%,最差的I期患者5年生存率在75%以上,对于晚期肺癌患者,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3%-36%,晚期肺癌(IV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几乎为零。
什么样的人需要早期癌症筛查?
2020年,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与预防建议》,其中包含20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信息。让我们看看谁需要早期癌症筛查。
各种癌症的高危人群:
01.肺癌:年龄> 40岁,至少有以下风险因素之一:
1.吸烟≥20包/年,包括戒烟未满15年者;
2.被动吸烟者;
3.有职业暴露史(接触石棉、铍、铀、氡等)者。);
4.有恶性肿瘤史或者肺癌家族史的;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注:年包数:指每天香烟包数乘以年数。比如20年套餐,指20年每天一包,或者10年每天两包。
02.胃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高风险对象:
1.60岁以上人群;
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3.慢性胃溃疡;
4.胃息肉;
5.巨大胃折叠征;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癌(术后10年);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个月);
8.幽门螺杆菌感染;
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恶性贫血患者;
1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有家族史。
03.结直肠癌:
1.40岁以上有肛肠症状两周者;
2.45岁无症状人群;
3.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4.结直肠腺瘤治疗后;
5.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6.结直肠癌手术后的人;
7.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8.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注:两周肛门直肠症状是指以下任何一种持续两周以上的症状: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稀);大便性状的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04.肝癌:35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
1.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人;
2.有肝癌家族史的人;
3.血吸虫病、酒精性肝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药物性肝损害患者;
5.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包括白血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积症、迟发性皮肤真菌病、神经衰弱;
6.自身免疫性肝炎;
7.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
05.乳腺癌
1.过去患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CIS)的患者。
2.30岁之前,我接受了胸部放疗。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1)家庭(包括一、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是指叔伯、叔伯、姨、姨、祖父母中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有乳腺癌的家庭,发病年龄在45岁以前;
(3)家族中乳腺癌患者2例(双侧1例或单侧2例),发病年龄45~50岁;
(4)家族中有2名以上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5)家庭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六)患有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或者原发性腹膜癌的。
06.食管癌:年龄> 40岁,并符合以下任一危险因素:
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太行山以南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处等);
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癌前疾病或者食管癌癌前病变的;
5.有吸烟、大量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状细胞癌等食管癌高危因素。
6.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
7.有些人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病毒。
许多癌症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使得癌症的早期发现变得困难,大多数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时,已经进入癌症的中晚期,癌症中晚期治疗费用高,效果差,因此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液体活检技术,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循环的肿瘤细胞脱氧核糖核酸来诊断和监测患者的肿瘤。与传统检测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
1.肿瘤的早期检测;
2.直接获取肿瘤基因组信息;
3.样本采集方便,可以用血液检测;
4.可多次重复采样,实现动态监测。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早发现、早治疗甚至早治愈,康权基因可为乳腺癌、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高危人群提供甲基化和ctDNA检测,实现癌症的早筛早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