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药一起吃,发烧的时候用退烧药…我们习惯的很多用药习惯不一定正确!
为了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应该纠正不良的用药习惯,学会科学合理地用药。
用药常见的七大误区
1.饭前吃药就是空腹吃药:
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两小时空腹服用。
饭前服药是指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的药物。”“饭后”是指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建议:具体药物咨询医生。一般建议饭后服用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但有些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小、影响其饭后吸收、保护胃粘膜或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建议饭前服用。
2.吃药的时候照常喝酒
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期间饮酒,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服药期间空腹饮酒容易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即使服用感冒药,酒精也可能增加他们对肝脏的损害。
建议:不要冒险。如果你在服用某些药物时需要避免饮酒,请咨询你的医生。
3.自行用药,随意加大剂量
擅自服用非处方药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建议:遵医嘱,注意药物说明书,包括药物的作用、适应症(适应症)、用法用量等。
4.几种药物同时服用
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成分。当不同的药物成分相遇时,它们可能会“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发生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建议:买药的时候要保留药品说明书。如果同期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如果能同时服用,应咨询医生,并要求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一边吃药一边吃保健品
如果是服用处方药,服用保健品和非处方药一定要慎重。例如水杨酸铋片可以缓解上腹部胀满、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可能会与部分抗凝剂、降糖药发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建议:开处方药时,医生应告知其最近服用或正在服用的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以避免副作用。
6.忽视“吸毒驾驶”的后果
一般服用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等药物容易嗜睡。
建议:看病的时候,主动告诉医生:“我是司机”或者“我开车上班”。请医生避免使用对司机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对于已知有不良反应但必须服用的药物,在开车前分一半服用,休息后再补足全部量。或者等到药效差不多消除了再上路开车。
7.盲目求医生输液
输液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虽然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应,往往更快。但是输液引起的操作问题会有一些不良反应。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发布通知称,53种疾病原则上不需要输液。切记能口服就不选择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就不选择输液的原则。
基因检测有助于个性化和精确的药物治疗,科学、正确、合理的用药和基因检测至关重要!
目前,从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来看,所谓的“个体化用药”是远远不够的。
人体内的任何一种药物都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在至关重要的分布和代谢中,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药物受体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基因差异。这些药物相关基因在不同人体内直接不同,导致不同的疗效,甚至每个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同。
个体化精确用药基因检测是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基因芯片技术)解读不同个体的药物相关基因(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受体基因),根据患者的基因型数据实施给药方案,按照“量身定制”的风格合理用药,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