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发现约3万名听力障碍新生儿,发现6-8万名儿童有迟发性耳聋,耳聋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沟通能力,同时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3人患有严重的先天性耳聋,甚至正常人群也有5%的耳聋基因携带率,另外,儿童中存在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一旦接触到此类药物,很容易耳聋。
儿童在用药时应该格外小心,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耳毒性
药物性耳聋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除耳聋外,还可伴有耳鸣、耳聋、头晕、共济失调等,伴随症状可出现在耳聋前或耳聋后,由此引起的听力损失程度差异很大,严重者可引起全聋。
到目前为止,已有18大类100多种药物被证明对听力有影响。各种耳聋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某些药物引起的耳聋一旦形成,就是永久性损伤,药物性耳聋通常是双侧永久性的,往往是不可逆的。
其中,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导致儿童耳聋,因为它们具有耳毒性,容易对儿童的听觉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专家建议儿童用药要格外谨慎,原则上不要使用耳毒性明显的氨基糖苷类药物。
全面保护儿童听力健康从耳聋基因检测开始
线粒体DNAA1555G基因: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突变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所致药物性耳聋密切相关。
GJB2基因:GJB2基因与先天性耳聋关系密切。大约20%的中国先天性耳聋患者携带GJB2基因突变。
PDS基因:PDS基因突变可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GJB3基因:相对较少。
这四种基因导致的耳聋约占所有遗传性耳聋的80%,检测这四个基因可以阐明大多数遗传性耳聋的病因。
药物性耳聋至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唯一的办法就是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
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不仅在于早期发现有遗传因素的先天性耳聋儿童,早期干预和康复措施,还在于发现潜在的药物性耳聋儿童,对携带药物性耳聋敏感基因的个体进行早期预警。
基因检测报告将指出哪些药物应该禁用或慎用,并给出明确和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和提示,家长带孩子看病时可以把检测报告给医生看,避免药源性耳聋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