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为2.3亿,成年人患病率为20%,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70%,心血管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疾病,越来越多的心源性猝死病例频繁发生在年轻人中,那么心血管疾病的病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及时预防?
1.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输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和血管(动脉、静脉和微血管),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疾病,一般与动脉硬化有关,这些疾病都有相似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虽然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角”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中青年人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残疾和并发症最高的疾病。
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约有1.16亿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在40岁以上人群中,约57%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我国每年新增心血管疾病患者260万人;每年有12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不仅是我国因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
大多数人都知道,心血管疾病是由高血压、血浓、吸烟、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代谢异常等引起的,但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研究表明,ACE、AGTR1、GNB3等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ACE基因编码的蛋白不仅能增加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增厚,还能使缓激肽和速激肽失活,从而降低血压。所以ACE基因也能维持血压的上升趋势。
AG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最终可以增加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增厚,维持血压升高的趋势。
AGTR1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介导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厚血管,维持血压上升趋势,促进儿茶酚胺和前列腺素的释放。
NOS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合成一氧化氮(NO),使血管舒张,调节血压,抑制内皮细胞增殖。
康权基因可以通过无创基因检测,检查遗传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消除先天因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它尽量避免各种容易引起疾病的因素,通过饮食、行为、生活方式的积极干预,甚至定期体检,力求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从而延缓或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大大降低患病风险。